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原因可由多种病因造成。不同病因其低血糖发生率不同,最常见低血糖原因为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和磺脲类药物,其发生率约占20%,尤其是第一代磺脲类药物氯磺丙脲最易引起低血糖。轻则出现低血糖症状;重则意识障碍发生低血糖性昏迷。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复杂、系统而精确的调节机制使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一旦个体因某种原因导致葡萄糖的利用超过葡萄糖的供给,打破机体血糖内环境的稳定性,血浆葡萄糖浓度便开始降低,如:血中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增加;皮质醇、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不足;糖摄入和(或)吸收严重不足;肝糖原储备不足和(或)分解障碍;组织消耗葡萄糖过多和糖原异生减少等。一般认为低血糖的标准:血浆葡萄糖浓度小于2.8mmol/L(50mg/dl)。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需尽量予以避免。如果低血糖对人体尤其是对大脑没有损害作用,糖尿病治疗就极其简单。只要使用足量的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降低血糖,就可减轻高血糖所带来的症状,防止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及神经病变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事实上,由于低血糖的危害性才使得糖尿病的治疗变得较为困难。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②运动:在非糖尿病个体,运动可明显增加肌肉组织葡萄糖的摄取(可较基础值升高20~30倍),但其葡萄糖利用的增加可通过肝脏和肾脏等葡萄糖的产生增加来代偿,同时伴有B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抑制(多继发于运动所致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故一般不至于发生低血糖,但这种情况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存在,如运动量过大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常可因此导致运动后低血糖,尤其当胰岛素注射在运动有关的肌肉附近部位时,还可明显促进胰岛素吸收,因此,准备运动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以腹部为较好。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③β受体阻滞剂:应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机会可能增加,在某些患者可导致严重低血糖。β受体阻滞剂导致低血糖的机制主要可能由于其抑制交感神经的刺激或肾上腺素的输出,从而抑制肝糖的输出所致。由于β受体阻滞剂阻断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的反调节作用,常使低血糖的恢复延迟。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动过速和心悸等重要的体征和症状,从而降低了患者对低血糖的警觉,因此,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注意。来自UKPDS和JNC-Ⅵ的报告认为,虽然β受体阻滞剂有一些诸如降低外周血管血流、延长低血糖恢复时间和掩盖低血糖症状等不良反应,但糖尿病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获得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或更大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结果。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④其他:有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妥英钠、三环类抗忧郁药物、磺胺类药物和四环素等与降血糖药物联合应用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增加。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4)故意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少见的情况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某些存在一些精神障碍的患者或为了引起周围人对其的关注或其他某种原因)可能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而导致人为的低血糖。如果是由于外源性胰岛素所致,患者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而血浆C肽的免疫活性受到显著的抑制。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1.激素对低血糖的反应激素对血糖的浓度和糖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胰岛素是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而升糖激素种类较多,作用机制及其升糖作用的效果各不相同,对低血糖时的反应强度和次序也有差异。升糖激素主要有胰升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低血糖时上述几种升糖激素释放增加,血糖浓度迅速增加,发挥对低血糖的对抗作用。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1)儿茶酚胺: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促进肌肉组织糖原动员和分解;增加脂肪组织甘油三酯的分解,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增加肝脏和肾脏的糖原异生;直接刺激肝糖原的分解和肾上腺皮质的糖原异生。另外,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的心血管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是警告低血糖的重要表现。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和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则交感神经的反应减弱。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3)糖皮质激素:中枢神经组织低血糖时,垂体ACTH释放增加,进一步导致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浓度的增加,它对促进脂肪组织分解起“允许”作用,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肝脏和肾脏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4)生长激素:低血糖时,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也是增加的,其拮抗低血糖的作用相对较弱。但生长激素可拮抗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脂肪分解,为肝脏和肾上腺皮质提供糖异生的底物。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5)胰岛素:低血糖时因葡萄糖对B细胞的刺激减轻和循环儿茶酚胺浓度的增高,B细胞分泌的内源性胰岛素明显减少,这对低血糖的恢复有益,因低胰岛素血症时: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肝脏的糖异生和生酮作用增强;肾上腺皮质糖异生的酶活性增强;同时它降低了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但低胰岛素血症在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所致的低血糖时不存在。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6)胆碱能神经递质:低血糖时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迷走神经的作用与低血糖时的饥饿感有关。另外,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在低血糖时也释放乙酰胆碱(与所有其他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相反),这与低血糖时的多汗有关。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诊断:低血糖的确立可依据Whipple三联征:①低血糖症状:是提示低血糖的重要线索,但缺乏特征性且存在个体的差异。②发作时静脉血浆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这是人为确立的界限,事实上个体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的血糖值并不完全相同。绝大多数健康人在血糖低于2.5mmoL/L(45mg/dl)时发生神经低血糖,而有些妇女和儿童在血糖低于2.5mmol/L时并无任何症状,相反,合并广泛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可能在血糖降至3.33mmol/L(60mg/dl)时即发生神经低血糖。因此,有学者建议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应是血糖低于2.5~3.3mmol/L(45~60mg/dl)这样一个范围。指测血糖简便快速对低血糖的治疗有价值,但低血糖的诊断应在开始治疗之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如临床高度怀疑低血糖,在无条件及时测血糖的情况下,先抽取血标本可按低血糖处理,如给糖或进食后,症状很快缓解,也支持低血糖的诊断。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3.血、尿酮体检查血中酮体增高,尿中酮体阳性提示脂肪分解代谢增强,出现饥饿性酮症。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其他辅助检查:
1.饥饿试验让患者完全禁食,定时(开始及每4小时)检测血糖、胰岛素。患者不耐受禁食饥饿试验,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一般禁食24小时后约85%阳性,48小时后95%阳性,极少数(约2%)72小时并增加运动才能出现阳性。若禁食后血糖<2.8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0.4者应视为异常。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2.药物激发试验
(1)甲苯磺丁脲(D860)试验:空腹口服甲苯磺丁脲(D860)2g,为避免胃肠道反应,同时口服等量碳酸氢钠,每1小时采血1次,共3次,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正常人血糖下降不超过基础值的40%,如下降低于基础值65%,和(或)用药后血糖水平低于1.7mmol/L(30mg/dl),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胰岛素水平高于120μU/ml,则为异常。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1.根据病情,对于轻度低血糖可口服果汁或糖水治疗,症状即可消失。对于中度低血糖应立即快速静脉葡萄糖输注。首先给予1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继之10%葡萄糖静脉滴入。重度低血糖亦可用50%葡萄糖30~50ml静脉注射,待血糖恢复至3.0以上时改用5%葡萄糖盐水加入小剂量胰岛素,每小时4~5U静脉滴入。要适当补钾或者给予激化液滴入,尤其是药物或胰岛素性低血糖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再发。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5.饮食结构应合理,防止偏食只食用蛋白质和脂肪,这是一种错误的饮食方法,应该避免。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
6.经常在早餐前发生空腹性低血糖要排除胰岛B细胞瘤。胰岛B细胞瘤可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倘不能手术切除肿瘤,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可内服二氮嗪(Diazoxid)0.4g/次,3次/d。该药不良反应是水钠潴留、胃肠不适,长期服用可发生皮肤色素沉着。亦可服用生长抑制素类药物奥曲肽(Octreotide)商品名为山道抑素(Sandostatin) 医学百科网-MedBaike. com